漫畫與圖像小說之間:西方vs東方
- Event HourFri 07/22/2022 07:00 pm to 08:30 pm
- Event Speaker
- Event Location臺灣漫畫基地二樓 (台北市大同區華陰街38號2F)
圖像小說不就是長篇漫畫嗎?若說漫畫是「以連續圖像進行的敘述」,就這層特色而言,圖像小說的確屬於漫畫範疇。 本場活動,將由荷蘭萊登大學藝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博士郭書瑄分享歐美、日本的圖像小說發展及風格,為臺灣創作者、讀者們提供圖像小說的入門指引。
圖像小說不就是長篇漫畫嗎?若說漫畫是「以連續圖像進行的敘述」,就這層特色而言,圖像小說的確屬於漫畫範疇。 本場活動,將由荷蘭萊登大學藝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博士郭書瑄分享歐美、日本的圖像小說發展及風格,為臺灣創作者、讀者們提供圖像小說的入門指引。
近年來,以臺灣民間信仰為主題的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創作者透過圖像轉譯,讓各路神明不再單單只以塑像的姿態出現,「虎爺」,即是深受創作者喜愛的神衹之一。 創作者運用創意賦予了虎爺更多的可能,舉凡人型、獸型,甚至是可愛Q版的吉祥物等多種外觀造型,為何虎爺會如此千變萬化呢?在創作過程中,漫畫家是如何將心中的虎爺塑造成實際角色?而民俗學者又是如何看待神祇被轉化? 當傳統民俗文化遇上想法新穎多變的漫畫家時,將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快跟著三位講師,一同探尋虎爺神祇的多色魅力!
原創漫畫家聯合座談
當臺灣傳統出版業正在努力轉型數位的同時,韓國早在大約20年前即出現結合網路(web)與漫畫(cartoon)的「WEBTOON(網路漫畫平台)」。近年來,許多韓國網路漫畫品牌相繼進駐臺灣,網路漫畫平台用戶也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逐年增加,韓漫作為網路漫畫的領頭羊,有哪些是臺灣可以借鏡或效法的呢?
漫畫編輯要做的事情百百種,除了給予漫畫家劇本、分鏡安排上的建議,書籍的設計編排、印刷發行、行銷策略、宣傳規劃、周邊商品、IP授權等通通都要一把抓! 到底編輯工作有哪些?與漫畫家如何分工合作?什麼樣特質的人適合擔任編輯?本場講座將分享編輯與漫畫家最真實的合作經驗,一起來了解漫畫連載幕後的大小事吧!
本次特展系列講座邀請兩位武俠漫畫盛行時期的漫畫家的後代,諸葛四郎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葉佳龍先生,以及武俠漫畫家逸敏(湯吉田)之子,現在也同為漫畫家的易水翔麟(湯翔麟)老師,一起跟臺史博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分享當年武俠漫畫的前世與今生。
8、90年代的臺灣,少年、少女漫圍繞我們長大,主要接觸到的是日漫體裁為主的漫畫世界。在歐洲,漫畫也以不同的韻味,作為「第九藝術」蓬勃發展。 本場講座邀請到獲選安古蘭、比利時、西班牙等駐村的臺灣代表漫畫家曾耀慶、比利時布魯塞爾漫畫節新秀獎的得獎者吳識鴻,以親身經歷出發,帶大家感受從歐洲吹起的第九藝術氛圍,分享臺灣新生代漫畫家不停汲取、不畏實驗的創作精神。
創作者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創新、具有獨特性,但有許多經典橋段或故事設定至今仍不斷重複使用在各式作品中,難道這些「老梗」真的過時、不有趣了嗎?本次講堂邀請最常使用經典橋段的少女漫畫家們來分析漫畫中的經典橋段或故事設定,探討「老梗」為什麼能歷久不衰,創作者又該如何在作品中巧秒運用經典同時又能不落俗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