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臺灣圖像作品再拓東北亞市場版圖,知名 IP 赴韓謀求國際合作商機!

▲文策院攜臺灣業者前往「Seoul Promotion Plan」與韓國業者洽商,希望促成更多臺灣內容的國際合作。

為推動臺灣漫畫、條漫、小說、動畫等圖像作品與韓國合作進行 IP 跨域改編、國際銷售及跨國合製,繼「2025 首爾國際書展」、「2025 韓國角色授權展」,文化內容策進院(文策院)再赴韓舉辦多場推介會,邀臺灣業者與韓國平臺方、投資方等,進行洽談,希望促成更多臺灣內容的國際合作商機。首先於 9 月 24 日至 26 日韓國最大全球內容市場展「Seoul Promotion Plan」,與「首爾產業振興院」合作舉辦臺灣內容專場推介會,由八家出版、平臺、動畫業者攜《幕後花絮》、《戀愛疾走》、《誰怕誰》、《魔力趣夜市》等知名 IP ,在現場與眾多版權、平臺、製作、投資等專家業者洽談合作計畫;於 9 月 25 日至 28 日的「釜山全球條漫節 (Busan Global Webtoon Festival)」中,與「韓國釜山 IT 產業振興院」共同舉辦臺灣條漫業者展示會及創作者座談,活動現場亦展示多部結業自文策學院「 TAICCA × BIPA 專業進修條漫課」的漫畫家條漫作品,有望促成更多具有爆紅潛力的臺漫作品在國際平臺發行。

文策院董事長王時思表示,臺灣原創內容 IP 在韓國的能見度持續提升,此次在兩大展會與「首爾產業振興院」合作推廣臺灣漫畫、條漫、動畫等作品,不只因應 IP 轉譯的市場熱潮、加強國際投資的關注,也有助於深化與韓國官方機構的產業合作,發揮更大效益。


▲ 「首爾產業振興院」創意產業部總經理 Daehyun Jeon 蒞臨現場致詞,期待未來有更多臺韓合作的機會。


▲為期兩天的 SPP 商務會議洽談不斷,業者互動熱絡。

「Seoul Promotion Plan」為韓國最大的全球內容市場展,囊括動畫、條漫、網路小說、電影、電視等領域,今年約有 500 組國際買家、1000 組內容賣家參展。順應國際市場對於 IP 轉譯的高度關注,文策院和臺灣業者此次聚焦在圖像類作品的跨域改編與合作開發。「橘子集團」、「捷思版權」、「臺灣角川」、「鏡文學」、「勾勾動畫」、「木下曰本動畫」、「月映畫影」、「冉色斯動畫」八家臺灣業者,在臺灣內容專場推介會與韓國指標企業熱烈交流。「首爾產業振興院」創意產業部總經理 Daehyun Jeon 於現場致詞時表示:「這次的『臺灣之夜』活動,是 SPP 成立 25 年以來首次與海外機構一同舉辦。希望今後能有更多這樣國際拓商的機會,也期待今年參展的臺灣企業能夠促成許多商務合作。」


▲「TAICCA × BIPA 專業進修條漫課」結業作品於釜山條漫節現場展出。

另外,文策院特地呼應「釜山全球條漫節」的新主題「條漫試映會」,提供大眾搶先欣賞尚未公開的潛力新作,向韓國廣大漫迷和業者展示結業自「  TAICCA × BIPA 專業進修條漫課」的臺漫畫家作品,包括《壞魔女的幸福魔法》、《很餓齁》、《臥底飲料店》等潛力臺漫,期望能帶動更多臺漫在韓國上架發行。此次條漫節特別安排了「REVIEW TALK - Taiwan」座談活動,邀請「 TAICCA × BIPA 專業進修條漫課」的三位韓國講師以及三位臺灣創作者進行分享。韓國講師金憓原漫畫家提及,來臺授課時,發現了許多獨立經營的漫畫書店,同時發掘了許多在韓國未看過的漫畫作品,透過作品中獨特的臺灣色彩,讓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參與課程的 MN、璐奇及心融等三位臺灣創作者,則對課程內容收穫滿滿,包括如何運用軟體操作、減少作業時間,讓作畫效率最大化;有別於編輯的角度,在與同為漫畫家的老師進行劇情討論時,創造出許多不同的火花;另外,在故事的節奏及劇情量的分配,透過與韓國講師們的學習,開啟了更多的思考、對於作品創作很有幫助。另外,臺灣業者「捷思版權」、「LINE WEBTOON 臺灣」亦於展會中向與會者介紹臺灣條漫平臺的趨勢現況以及豐富而多元的內容題材,曾任講師的柳承珍漫畫家,也再次讚嘆臺灣內容的豐富性,有著韓國創作者非常羨慕的創作環境。


▲「REVIEW TALK - Taiwan」座談活動,邀請「 TAICCA × BIPA 專業進修條漫課」的三位韓國講師以及三位臺灣創作者進行分享。

「 TAICCA × BIPA 專業進修條漫課」是文策院與「韓國釜山資訊產業振興院」合作開設,由「韓國釜山資訊產業振興院」邀請韓國線上條漫創作者授課,讓臺灣學員接受韓國漫畫家的指導和經驗分享,目前已培育許多臺灣漫畫家順利出道;「韓國釜山資訊產業振興院」也是此次推介會的合作單位,等於從培育、課程到商業發行的推介,一路上都提供協助。

文策院持續深化與韓國官方機構「首爾產業振興院」、「韓國釜山資訊產業振興院」的產業合作,期許未來能共同規劃更多國際徵件、創作者進駐與合製提案,協助具有潛力的臺灣圖像作品商業化、穩定獲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