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蜉蝣之島》在處理末日題材時選擇融入南島文化?對於島嶼、海洋與性別的想像,如何幫助我們航向未來的挑戰?在一部面向主流的動漫畫作品談「國境之南」與「世界之南」,我們也在嘗試透過以島嶼為中心的海洋世界觀與女性的流動視角,翻轉文化、地域與社會結構的想像。
宮崎駿的養分帶給創作者衝擊與漣漪,但在創作的過程中又要如何避開宮崎駿的影子?本場請到著有《宮崎駿動畫的「文法」》、《大家來談宮崎駿》的游珮芸老師來和《蜉蝣之島》的編劇李尚喬談談那些宮崎駿教我們的事。
此工作坊適合手上已有進行中企畫的編劇、導演、漫畫家參與,是一場提案的練習。
紙上的線條怎樣才算接近完成?你是否在畫的過程中失去方向?線條的情緒極限在哪裡?講師《蜉蝣之島》繪者葉長青受日式動畫的訓練,擅長動畫概念美術鉛筆技法、搭配淡墨水彩和油畫刮畫技法。如果你有以下需求且符合基礎條件,帶著你的作品跟筆來報名!
《蜉蝣之島》編劇李尚喬與繪者葉長青合作第一篇漫畫花了兩個月的時間來回,到第四個故事時僅花了兩週的時間,這一路以來到底歷經了什麼?就讓我們一窺《蜉蝣之島》編劇與繪者的創作探戈。
在台灣做動畫的人想說什麼樣的故事?為何選擇動畫?怎麼分工合作?遇到什麼困難?放棄過什麼?還在堅持什麼?來聽聽《蜉蝣之島》團隊與金馬獎短篇動畫得主《金魚》導演王登鈺的對談!
《蜉蝣之島》是一本結合南島文化與生態浩劫的預言漫畫,在地球生態嚴重毀損的近未來,氣候變遷導致海平面上升,殘存下來的世界逐漸形成獨立的島嶼城邦。 繪者葉長青用鉛筆、蠟筆和淡墨水彩捕捉殘破的世界、危險的飛行任務、消逝的動植物及堅韌的倖存者。本次展覽將會展出漫畫原稿、草稿、分鏡稿、失敗畫稿,以及製作中的動畫概念稿!請站在真正的畫之前,感受線條形成的風、戰鬥、髮絲與歌聲吧。